2020年这个寒假,特别不一样!四川省高中学校金堂中学校邀您同舟共济,以‘心’战‘疫’”我们第一次认识一种病毒叫做“新型冠状病毒”!我们第一次知道肺炎疫情可以来得这样凶猛!我们第一次体会到,寒假可能有个加长版!我们更是第一次在家宅这么长的时间,不能出门!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我们该如何做呢?
宅在家里,就是对社会最大的贡献!
问:非常时期,居家的金中学生和家长的心理状态怎么样呢?
2月6日,学校心理健康教研组老师通过发放《2020年抗疫居家调查问卷》,收到了2220份(学生2158,家长62)答卷。数据会说话,让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题目:寒假居家生活中,你或你的家长经常有哪些烦恼?[多选题]
文字描述题:在生活方面,你或家人有什么困扰吗?(高频词分析)
大多数人觉得对生活无影响(无、没有:928人)
部分人觉得外出不便(432人)
部分人觉得物资缺乏,尤其是口罩(131人)
部分人担心疫情扩散(123人)
文字描述题:在学习和工作方面,你或家人有什么困扰吗?(高频词分析)
大多数人觉得对学习和工作没有太大困扰(1016)
有492人存在担心(对父母工作、不能按时开学、影响学习、影响高考:)
题目:在心理方面,你或家人有什么困扰吗?(高频词分析)
有75人觉得作业多,在家效率低。
大部分人觉得无或没有困扰(1110人)
有188人担心疫情发展。
有98人感到焦虑(包括被传染和高考),有44人感到烦躁(尤其不能出门)
从数据可以看到咱们四川人在面对疫情时良好的心理状态,从5·12地震,再到最近的2·3青白江地震,作为段子手的四川人将这种乐观的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我们用自己强大的修复力和豁达的精神面对着一切挑战。
同时,我们也看到在面对疫情时,我们可能会出现的各种身心反应:
认知上:害怕自己或家人被感染;担心疫情难以控制;担心物资短缺;久居家中,外出不便,感到无聊等。
身体上:久居家中,运动不便,不舒适,身体素质减弱等。
情绪上:担心,焦虑,无聊,烦躁,易怒,压抑等。
行为上: 反复查阅疫情信息,生活无规律,沉迷手机、网络,生活懒散,机体活动大量减少等。
问:面对疫情,我们可以怎样积极应对呢?
Tip1:反应正常化,接纳现状。
前文讲了面对疫情可能出现的身心反应,这些都是正常嘞,甚至在一定程度还有良好促进作用,比如让我们宅在家,回避危险。随着疫情的缓解,这些反应也会慢慢消失,大家莫要反应过度。
所以,同学们要好好践行科学防疫:
1. 坚持“宅、戴、洗”:少外出,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
2.从官方渠道了解疫情信息,不信谣、不传谣,科学看待疫情,相信政府,相信学校,一切措施都是为了大家的安全,做到能做的事情。
3.照顾自己,学会自我鼓励,也鼓励身边的人,坚定信心,团结一致。
Tip2:关怀自己,建设乐观情绪
面对疫情,我们要保持乐观的心态,适当关注疫情信息,避免信息过载带来的心理负担,同时可以多关注一些积极的信息,因为乐观能增强人的免疫力。
每天居家,我们可以试着这样做:
三件积极事件:与父母分别写下三件对方在一天中做得比较好的地方或为家庭做的贡献,然后念给对方听。
生活中的小确幸:写下自己每天有哪些小确幸,比如受到了赞赏,获得了哪些新技能,产生了哪些新体验。记住,挖掘自己做得好的,而不是只盯着缺点。
连续一周每天抽10-15分钟练习“乐观写作”,即乐观地、满怀希望地、详细地写下疫情过去后或未来某个时间你会做的事情,憧憬美好的未来,体验想象和希望带来的幸福感。
(可以分享回复到后台,我们会将大家的想法匿名推送出来哦~~)
Tip3:管理自己,学会学习和休闲
1. 调整作息,保证饮食和充足的睡眠,提高免疫力,建立居家防疫秩序感。
2.做好学习计划,跟随学校作息节奏,可辅以罗列To-do清单,番茄钟等应用提高学习效率。该学的时候学,该耍的时候耍。
3.适当运动,居家运动可采用温和版,比如瑜伽,室内乒乓,平板支撑,实在不行祭出神器——每天来几遍《时代在召唤》广播体操,保管你不会成为肥宅。
4.尝试做生涯规划:利用网络搜索,向学长学姐请教,电话、网络访谈亲友、父母等方式,深入了解自己感兴趣的大学、专业、职业的现状、发展前景。
问:面对疫情,我们可以得到哪些成长呢?
疫情带给我们一些压力,但是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中,我们可以停下来思考自己的变化,接纳这些变化,也可以整合自身的资源,拥有这些收获:
1.珍惜生命,敬畏自然。
2. 更加注重健康与卫生习惯。
3.学会安静,学会与自己相处,让内在的自己得到成长。
4.增加了和家人相处的时间,多交流聊天,彼此陪伴,发现不一样的家人。
5.培养自己的自控能力。
看到这么多的收获,心头是不是没得那么慌了呢,咱们四川人的自我修复能力又将上一个台阶了~
问:面对疫情,我们能怎样求助呢?
遇到困难寻求专业支持!如果你或身边的人有下列的感受或状况,并持续超过两周以上,别怕,你可以联系学校心理健康老师,或者尽快就医。
1.难以入睡或易惊醒,持续的睡眠质量差;
2.较长时间感觉惊恐不安,失去安全感;
3.对自己或是其他任何人失去信心;
4.感觉无助、感觉空虚、情绪持续低落;
5.感觉自己变得迟钝及麻木;
6.感觉自己不想和他人交流,变得内向,感觉非常孤独。
以上就是四川省高中学校金堂中学校为大家整理的抗疫期间如果调整心理问题,如果对学校有任何疑问都可以拨打电话进行咨。
本文来源:https://www.qjingt.com/news/3647.html,转载请著名出处!